喜德县俄尔则俄村:农民夜校照亮彝乡致富路
2022-06-22 13:44 来源: 西昌都市报
举报

俄尔则俄村招集留守妇女开展彝绣技艺培训

开展高山绵羊养殖培训,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专心为村民讲解绵羊养殖技术

在喜德县俄尔则俄山脚下,有个美丽村庄,一幢幢古朴的民居依山而筑,一条条乡间小路蜿蜒盘旋山腰,成群的牛羊满山坡,悠悠灵关古道穿过小村庄,伸向远方……

这个小山村,叫做俄尔则俄村,是四川省农民夜校的发祥地。

2015年,精准扶贫轰轰烈烈打响,来自各行各业的帮扶单位、驻村干部纷纷聚集俄尔则俄村,建房、修路、兴产业,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团结互助,共为村子谋发展,共为村民谋幸福,亲如一家,民族团结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。

面对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交织的困窘,如何才能让村民富起来?

“扶贫先扶智,帮扶先帮技,只有改变了思想观念,才能奔向更宽广的大道。”村支部副书记巴久尔铁清楚地知道,俄尔则俄村民急需一个能够获取大量知识、增强致富本领的平台,于是,农民夜校应运而生。

2016年7月,俄尔则俄村探索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农民夜校,把村民集中在一起,以“学文化、学政策、学技能、树新风”为主要内容,实行“菜单式”培训,农民“点菜”,夜校“下厨”,通过“白天+晚上、固定+流动、集中+个别”的形式,围绕农村实用技术、移风易俗、就业技能等,灵活安排学习时间,安排课程,对村民开展技能培训,就这样,夜校成为了村民脱贫的“加速器”。

“农民夜校改变了我家的生活状况,感谢共产党,感谢精准扶贫。”从农民夜校里走上致富路的吉木尔的莫每当说起农民夜校,总是感动不已。

丈夫早逝,缺乏文化知识的吉木尔的莫家,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丈夫去世后,看着4个嗷嗷待哺的孩子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转机发生在农民夜校开办后,她主动参加夜校学习,学习养殖技术、学习微信支付、学习普通话,在农民夜校,她的思想得到了开阔,知识得到了提升,也正是在夜校,她第一次对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了向往。2016年,吉木尔的莫在夜校的带领下来到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参观学习后,她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。参观完一回到家,在四川省安监局的帮扶下,她立马起身办起了小超市,并取名“感恩超市”,寓意着感恩对党和政府的帮扶。小超市的生意红红火火,为其家庭增加收入,开启脱贫致富,奔向小康生活的大道。

“现在一年的纯利润能达3万多元,比起以前种土豆翻了几番。”看到收入,村民何定鸿心里更是乐开了花。

不仅吉木尔的莫从夜校中找到了致富道路,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夜校里找到了实现么梦想的途径,看到了希望。

农民夜校经常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来授课,课程从农业技能扩展到扶贫政策、移风易俗、工程施工机械、烹饪技能等内容。2017年,村民何定鸿在夜校里学到了烹饪技艺,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,山谷里的古驿站农家乐,吸引了更多的游客,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

农民夜校让村民的思想、文化知识得到了大洗礼,家家发展起了养殖业,俄尔则俄山上的羊群越来越多,与索玛花儿一起散落在山坳上,漫山遍野,羔羊的叫声伴着清脆的泉水响彻山谷间,声声清脆悦耳。

俄尔则俄村的夜校,不仅实现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梦,也纷纷引来了周边兄弟村的取经与学习,并向全县、全州、全省推广,瞬间,俄尔则俄村的农民夜校花儿在祖国大西南遍地绽放。2019年1月,农民夜校被写入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,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工作来抓,从此,农民夜校走向了全国,走向了祖国的村村寨寨,夜校之花在广袤的祖国大地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

又是一年花开的季节,俄尔则俄山上开满了五彩斑斓的索玛花,索玛花儿山花烂漫、芬芳扑鼻,惹人陶醉。

山脚下,每当夜幕降临,俄尔则俄村农民夜校里明亮的灯光,总是那么耀眼!(尔古木三)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